《咕咚》教学设计
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,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,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、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。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《咕咚》教学设计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《咕咚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:
1.知识目标:学会“热”、“闹”两个字,认识“四点底”。
2.能力培养:朗读课文。背诵第4自然段。
3.情感目标: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悟不能偏听偏信。
教学重点:朗读课文,背诵第4自然段。
教学难点:感悟不能偏听偏信。
教具准备:生字卡片;多媒体课件;动物头饰。
教学过程:
一、复习检测
1.自由朗读课文,要读准字音,注意词连读。
2.读词语。
(课件出示)热闹水花正巧逃命木瓜熟了
吓坏大伙儿哈哈笑跟着跑说
二、学习生字
1.记忆字形。
(课件出示)热闹
认识新偏旁——四点底。(师范写四点底)
仔细观察这两个字,谁有好办法记住它们?
指名说,提升方法。
2.组词。
3.书写。
指导:热,上面部分要紧凑。横折弯钩弯得不要太大。
4.用“热闹”说一句话。
(课件出示):这下子可热闹了,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,边跑边喊:“快逃命啊,咕咚来了!”
请你边读边想像,读读这句话,要读出热闹的场面。(板书:热闹)
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热闹的情景?你能用上“热闹”说一句话吗?
引导把话说具体。
三、朗读课文,理解内容
(一)朗读、理解第一、二自然段(事件起因)。
1.究竟发生了什么事,让这里变得如此热闹呢?
自己在课文中找一找。
指名读给大家听。
2.指导读好重点句。
“兔子听见吓坏了,拔腿就跑,边跑边叫:‘快逃哇,咕咚来了!’”
猴子“也跟着跑,边跑边叫”。
“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,边跑边喊:‘快逃命啊,咕咚来了!’”
(二)朗读、理解第三自然段(事件经过)。
1.大伙儿正乱做一团时,谁走来了呢?
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。
2.分角色朗读(戴头饰)。
指导读好“你们看见了吗?”“我是在湖边听见的。”等句子。
(三)朗读、理解、背诵第四自然段(事件结果)。
1.原来小动物们谁都没有看见“咕咚”,只是听见的,(板书:听见)就造成了这热闹的场面。听了大象的话,小动物们头脑冷静下来了,它们决定去看个究竟。
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。
2.小动物们看见的咕咚到底是什么?(板书:看见)它们看清楚以后,有什么反应?(板书:笑了)
3.你能看着课文的插图,试着背背这个自然段吗?
(课件出示):
大家(),正巧一个木瓜(),咕咚一声,()。大伙儿(),(),都()!
指导背诵。
4.小动物们在笑什么?
指名说,理解不能偏听偏信。
(四)朗读全文。
自由朗读课文,可以加上自己的表情和动作。
四、布置作业
1.用“热闹”写一句话。
2.把第四自然段背熟。
3.给家长讲一讲这个故事。
板书设计:
6咕咚来了
热听见热闹
看见笑了
《咕咚》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
1、学会本课的生字、生词,理解“拔腿就跑”等词语的意思。
2、指导学生练习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读出小动物们的惊慌失措和野牛的沉着冷静。
3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,懂得遇事要冷静,不要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,要弄清事情的真相。
教学过程
一、激趣导入,揭示课题
1、小朋友们,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,你都知道哪些声音?能说说、学学吗?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种声音。认真听,说说这是什么声音?(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,播一个学生说一个再现画面,再学一学)。(小溪流水声、打雷声、小鸟的叫声、汽车的喇叭声等等)
2、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也是一种声音,叫“咕咚”(板书课题),请大家举起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,齐读课题。
3、细心的孩子,认真观察这两个字,你发现了什么?(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,象声词)
二、初读课文,学习生字
1、想知道《咕咚》的故事吗?请小朋友们打开书163页,自由、轻声读课文,要把字音读准确,把句子读通顺,遇到不熟悉的字用笔圈一圈,请拼音朋友来帮忙,多读几遍认会它。
2、同学们学得可真认真呀!圈的生字都认会了吗?还有不会吗?说说看,大家来帮助你。(学生有就说,教师相机处理,没有拉倒)没有?那老师可要考你们啦?有信心吗?
3、(利用[多媒体: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,木瓜上有生字瞧,木瓜快熟了,谁能叫出它的名字,它就会掉下来(配“咕咚”声]课件检查,组词、说话、说说识字的办法等)
4、小朋友们学得可真好!都是聪明的好孩子!生字都学会了,咱们再来读读课文好吗!下面我请几名同学分段来读课文,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真正做到了读准确字音,读通句子。(指名分段读课文)
三、再读课文,朗读品悟
1、指导学习课文2----4节
(1)请看:课件出示
一个木瓜“咕咚”一声掉进湖里,听到了这个声音,小动物们有什么表现?自由读课文2——4自然段,边读边在书上做标记。
兔子;
小猴子;
狐狸、山羊、小鹿。
(2)抓住重点语句,借助课件,引导学生体会小动物们着急、害怕、惊慌失措的样子,并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,把自己体会到的,用朗读来表达。
2、学习课文5-7节
(1)学习第五节要求:自己读读这一节,思考:野牛的表现和小动物们有什么不一样?老师扮演野牛,当场询问:“小鹿,你看到‘咕咚’了吗”?
(2)展示第三幅插图,交流并板书:拦问
(3)师生合作读课文6、7自然段,老师引读,学生做动作。
四、拓展想象,感悟道理
(1)发挥想象:这时小动物们会说些什么?小兔又会怎样?老师当记者采访一下。
(2)明白道理:(告诉我们遇事要冷静,不要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,要弄清事情的真相。)
五、指导写字
1、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,选“松”“拦”扩 ……此处隐藏17586个字……那个问题:“老师,只不过是一声咕咚声,大象为什么也跟着跑啊?”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:“因为大象没动脑筋啊,遇到事情也没去想就跟着瞎跑。”多精彩的回答呀,是学生的问题把课推向了**,这可真是所谓的未曾预约的精彩,我为我班学生的进步而高兴。
《咕咚》教学设计13【教材分析】
这是一篇童趣盎然、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,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“咕咚”一声,吓得撒腿就跑,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,只有狮子问“咕咚”是什么,而且要去看看,这才让大家明白:“咕咚”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:遇到任何事情,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,不要盲目地跟从。
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,分成四个部分,并有其相对应的四幅插图。课文的第2、3、4自然段结构相似,都是先写了小动物怎么做,再写小动物怎么说,有利于学生读懂故事和讲述故事。
【教学目标】
1、会认“咕、咚”等12个生字,会写“吓、怕”等7个生字。
2、通过图画、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、认字,把故事读正确、流利。
3、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,读懂故事内容;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。
4、通过课文学习,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,不能盲目跟从。
【教学重点】
1、识字、写字。
2、通过图画、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、认字,把故事读正确、流利。
3、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,读懂故事内容;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。
【教学难点】
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,不能盲目跟从。
【教学课时】2课时
【课前准备】生字、词语卡片、多媒体课件。
【教学过程】
第一课时
一、情境导入,揭示课题
1、(教师把一块石头扔进事先准备好的水桶中)听,这是什么声音?(咕咚、咕咚)
2、板书:咕咚
对,就是这个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多动物呢!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?那就和老师一起去森林王国看看吧。
二、初读课文整体感知
1、请大声朗读课文,要求:第一次读课文,能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,遇到不认识的字,猜猜它们的读音,读不顺的地方,多读几遍,尽量做到通顺。
第二次读课文,想想:课文中的“咕咚”是指什么?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动物,请用“—”划出来。
2、交流反馈
a、指名分段读课文,师生共同正音。
b、指名回答第2个问题。
3、识记生字(齐读,指名读,开火车认读。)
“转、跟”是前鼻音
“咚、命、象、领”是后鼻音
“熟”是翘舌音
“着”是多音字,在课文里读轻声的“zhe”。
三、图文结合,品读课文
教师指导图文结合学习,本课共有四幅图,要求学生指出每幅图和哪些自然段相对应。
(一)阅读课文第一、二自然段。
1、(出示图1),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。(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“咕咚”声,吓了一跳,拔腿就跑。)
2、指名朗读课文第一、二自然段,抓住重点词语:吓了一跳、拔腿就跑、一边跑一边叫,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。学生可以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语,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来理解。
3、指导学生观察“吓、掉”两个字,加深记忆。
4、教师提问:小兔子边跑边叫,对谁叫?叫什么?(对小猴叫:“不好啦,‘咕咚’可怕极了!”理解:这里的“咕咚”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。)
5、指导朗读:“不好啦,‘咕咚’/可怕极了!”(注意停顿、重音、语气。)
(二)阅读课文第三、四自然段。
1、(出示图2)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。(听了兔子的叫喊,小猴、狐狸、山羊、小鹿也跟着跑起来了。)
2、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,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,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。
3、指导朗读:“不好啦,不好啦,‘咕咚’来了,大家/快跑哇!”(注意语气、停顿、重音。句中第二个“不好啦”和“快跑哇”要读得重一些,调要拉得长一点。)
4、过渡:小猴子的叫声,震动了整个森林。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。听!(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课件。)
5、指名汇报:这一自然段中“大伙”都有谁,他们是如何做的。(有狐狸、山羊、小鹿。他们也跟着跑起来,一边跑一边叫:“快逃命啊,‘咕咚’来了!”)
6、课件出示“鹿”的字理演变图,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都知道哪些鹿。(梅花鹿、驯鹿等,出示几种鹿的图片。)
7、学生小组讨论: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。
8、学生比较“兔子”“小猴”“大伙儿”说的话。
9、出示“逃”,引导学生说出以“兆”为字族的字,如:桃、挑、跳等,并一起总结儿歌加以区分。
10、分角色朗读“兔子”“小猴”“大伙儿”说的话。
11、过渡:就这样,很平常的“咕咚”声,由于动物们的误解、误传,它成了可怕的怪物,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,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,就连大象这么庞大的动物也跟着跑起来。
(三)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。
1、(出示图3)引导学生猜猜图中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。指名读第五自然段。(野牛拦住了小动物们,讨论“咕咚”。)
2、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“野牛”,扩词“野”,认识“里字旁”。
3、指名演示“拦”的动作,体会“提手旁”的字的用法。
4、说话练习:指导学生用“先问……再问……最后问……”的句式,表答野牛的问话。
5、引导学生体会野牛问话的语气。(野牛说的话的语气应不慌不忙。)
6、分角色朗读“野牛”的问话和“大象”“兔子”的答话。
(四)阅读课文第六、七自然段。
1、(出示图4)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图,小动物们在干什么?(大伙儿知道“咕咚”的真相后,笑了。)
2、师生齐读课文第六、七自然段。
3、教师引问:知道了“咕咚”的真相,其实“咕咚”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,大家都笑了,为什么都笑了?(他们知道了“咕咚”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,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,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十分可笑,所以笑了。)指导学生再读,读出可笑的语气。
4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: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?如,小猴想: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,不再偏听偏信,遇事会多动脑筋,弄清事情真相。
四、整体回顾,拓展延伸
1、在这个故事中,你喜欢谁,不喜欢谁,为什么?(在这个故事中,我喜欢野牛,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,能先问个为什么,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。我不喜欢兔子、小猴子、山羊、狐狸、小鹿、大象,因为它们遇事不先问为什么,别人怎么说,也跟着别人怎么说;别人怎么做,也跟着别人怎样做)板:沉着冷静、肯动脑筋
2、那我们以后遇到事情该怎么办呢?(遇事先问个为什么,弄清事实真相)